【让枣推梨出处于哪里】“让枣推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谦让、友爱的美德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,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。以下是对“让枣推梨出处”的详细总结。
一、成语释义
“让枣推梨”原意是:在吃枣子和梨时,把好的让给对方,自己则选择较差的。后引申为兄弟之间互相礼让、谦逊有礼的行为,体现家庭和睦与亲情深厚。
二、出处考证
根据文献记载,“让枣推梨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览传》。文中讲述的是王览与其兄王祥之间的故事,体现了兄弟之间的谦让精神。
典故原文(节选):
> “览年数岁,母疾,览常手自尝药,昼夜不息。及母卒,哀毁几至灭性。其兄祥,性至孝,母尝欲食生鱼,祥于寒冰中卧,求之。”
虽然这段文字并未直接提到“让枣推梨”,但其背后的精神与该成语高度契合。后世文人将其引申为“让枣推梨”,用以赞美兄弟间的和睦与礼让。
三、成语演变与使用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让枣推梨”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象征,广泛用于文学作品、民间故事以及家庭教育中,强调传统道德中的“悌”(即兄弟之间的尊重与谦让)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让枣推梨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览传》 |
原意 | 兄弟间在食物面前互相谦让,体现礼让精神 |
引申义 | 赞美兄弟情深、家庭和睦、谦逊有礼的品德 |
文化意义 | 代表中国传统道德中“悌”的重要性,常用于教育与文学创作 |
现代应用 | 多用于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,或作为良好家风的象征 |
五、结语
“让枣推梨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家庭和谐与人际交往中的谦让精神。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内涵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亲情与道德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