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带有视的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视”字常用于表示看、看待、重视等含义,而很多成语中也包含了“视”字,用来表达特定的语义和情感。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,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。
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带有“视”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。
一、常见带有“视”的成语总结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/用法 |
视而不见 | 看见了却装作没看见,形容不关心或故意忽视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
视如敝履 | 把它看成破鞋一样,比喻极其轻视 |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|
视如珍宝 | 把它看成珍宝,形容非常珍惜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视死如归 | 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,形容不怕牺牲 | 《战国策·赵策》 |
视若无睹 | 看到好像没看到,形容漠不关心 | 《宋史·李纲传》 |
视同路人 | 把别人当作陌生人,形容关系疏远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视为己任 | 把某事当作自己的责任 | 《明史·孙承宗传》 |
视而弗知 | 看见了却不明白,形容不理解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
视人如草 | 把别人看得毫无价值 | 《韩非子·五蠹》 |
视财如命 | 把钱财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| 《儒林外史》 |
二、小结
以上成语中的“视”,大多表示“看”或“看待”的意思,但根据上下文不同,其含义也有所变化,有的强调“轻视”,有的强调“重视”,还有的体现一种态度或心理状态。这些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,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是学习中文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对“看”与“对待”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