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荡气回肠什么意思】“荡气回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文章、音乐、戏剧等作品情感强烈、感人至深,令人情绪起伏、难以忘怀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文学色彩,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某种情感或经历的深刻感受。
一、成语解析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荡气回肠 | dàng qì huí cháng | 形容音乐、文章等感情激昂,令人感动不已 | 出自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:“至于‘荡气回肠’,非复言辞之所能尽。” | 多用于文学、艺术、音乐等领域,形容情感强烈、感人至深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荡气回肠”最早见于古代文学理论著作《文心雕龙》,作者刘勰在论述声律时提到“荡气回肠”,原意是指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能够让人情绪波动、难以平静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扩展到文学、诗歌、戏剧等多个领域,用来形容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极强,能引起读者或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文学评论 |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,语言优美,真可谓荡气回肠。 |
音乐欣赏 | 那首老歌旋律悠扬,唱得人热泪盈眶,真是荡气回肠。 |
戏剧评价 | 演员的表演细腻动人,剧情扣人心弦,整个演出荡气回肠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动人心弦、感人肺腑、催人泪下 |
反义词 | 平淡无奇、索然无味、毫无波澜 |
五、总结
“荡气回肠”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,多用于形容文艺作品中情感强烈、打动人心的部分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,也反映了人们对艺术作品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追求。在日常交流中,恰当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文学性。
结语:
“荡气回肠”不仅是对作品质量的高度评价,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。无论是文字还是音乐,只要能触动人心,便是真正的艺术。